首页 汽车 松果汽车“回国”上市,新能源赛道迎来“第四股势力”

松果汽车“回国”上市,新能源赛道迎来“第四股势力”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352.1万辆,同比猛增169.1。而向前追溯,新能源汽车销售在2012年首次突破1万辆,2015年首次突破10万辆,从1万到10万,中国市场走了3年;再到2018年首次突破100万辆,也用了3年。

三个三年,中国新能源车市连上了三级大台阶。接下来的三年,越过了10渗透率分界线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很可能再次刷新我们对增长、对颠覆的认知。

把视野从国内推向世界,截止2021年底,中国政府及企业在全球持有的海外资产已达20万亿美元之巨。中国资本、中国企业在海外的业务拓展与影响力正与日俱增。

越过新冠疫情不断却波澜壮阔的2021年,2022年,新能源赛道的“第四股势力”已向我们走来——那就是最早出海、此前深耕海外市场的“海归中国品牌”。

这其中的代表,包括已经启动产品回国上市进程中的松果汽车。

对国内的消费者而言,松果的品牌相对陌生。但对于迅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他们的准备,则是低调和扎实的。其后发实力,可能不容小觑。

如果用两个核心关键词来简单概括松果汽车,那就是:

一、“四国六地”研发制造体系

2018年初落地德州高新区的松果汽车,其核心团队十年前已开始着眼全球市场。在欧亚大陆两端的中国、韩国、意大利和法国四国,建立了完备的技术研发与生产制造体系。

(松果德州基地)

“四国六地”的布局,除去市场布局方面的考量,还有充分利用意大利全球领先的造型设计基础、韩国扎实快捷的工程设计能力、发挥中国完备的产业链条和丰富的零部件资源的优势。

在最重要的研发领域,松果汽车深耕ICT技术发达的韩国,不仅以10大专业研发中心拥有韩国国家研究院资,也是韩国“中科院”——韩国建设技术研究院的“Family Company”,同时也是韩国产业巨头三星SDI的深度合作伙伴。

目前,松果汽车在中、韩、意等国拥有研发人员超过千人,自有中国德州、韩国平泽两大生产基地,年产能模块化汽车组件138万件(可组装整车23万辆)。此外,通过以生产技术、品牌、市场授权入股等形式,松果汽车还与62家海外合作伙伴布局和建设了12个SKD总装工厂,各类车型总装产能已达百万辆。

面对席卷全球的新能源浪潮,松果汽车始终低调扎实,自始至终坚持深耕于完善、完整的研发、生产体系,将助推其在全球市场拓展、技术迭代等方面的扎根,并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二、两大全球技术

在完整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车汽车新材料滑板式平台与核心三电系统技术基础上,松果汽车以新材料带来新工艺,新技术带来新的生产效率和产品性价比,开创性的研发了“免涂装彩色新材料整车覆盖件”与“非焊接式空间框架结构车身量产技术”两大全球技术。

松果汽车团队多年持续深耕于无冲压、无热焊、无电泳、免涂装、100可回收、轻量化、降低生产成本的汽车用新材料整车车身覆盖件和相应技术及关键零部件的开发。突破耐候性、高光泽、免涂装防紫外线的原材料合成技术及大面积、质量一致性量产模具的设计及制造技术,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数控加工及自动化大型金属预埋等工程难题,开发出应用于整车覆盖件的大面积免涂装新材料及其配套技术。以高弹性、高强度、高光泽复合新材料车身覆盖件,结合空间框架结构车身的应用,实现了整车无冲压、无热焊、无涂装生产,30以上的轻量化为高续航预留更大空间,且100可回收再利用,使汽车制造业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做出切实努力。

基于免涂装彩色新材料车身覆盖件内外同色的特点,车辆的维修、维护,特别是普通剐蹭等,不再需要钣金和喷漆这类专业处理,可以通过自行打磨、抛光维修,使后续使用费用降低超过50-70。

空间框架结构原本用于F1赛车、超级跑车等对轻量化有特殊要求的高性能车型,比一般的白车身具有更高的刚性。通过多年研发,松果汽车实现了该种结构的规模量产,并将其应用于普通民用车辆。不同截面形状的高强度金属和高分子材料,通过塑钢一体化工艺形成承载式车身结构件,得益于这种类似骨骼关节与榫卯结构的巧妙设计,拥有更好的模块化与轻量化特性和比一般白车身更高的刚性,并在此基础上首创了便于运输的上下分离式白车身。

依靠上述技术的“内外打通”,松果汽车改变了一个多世纪以来汽车生产的传统四大工艺,实现了无冲压、无焊装、无涂装生产,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与制造环节的碳排放。

生产工艺由繁到简的颠覆,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如该种新技术能得到大范围推广,其意义与价值或将不逊于曾经的福特T型车。

潮起潮落、大幕拉开,“第四股势力”的加入,让新能源汽车这块充满活力的热土,愈发生机盎然。对于引领“第四股势力”松果汽车,我们持续关注、一起期待。

环球经济周刊